免费光看午夜请高视频-国产欧美日产成人在线-亚洲午夜福利视频集合-国产三级视频在线观看不卡

化工機械設備網【登錄】【注冊】

首頁-資訊-技術-企業(yè)-商城-品牌-樣本-展會-樣本-人才- 手機版
手機版
本站服務網站幫助會員服務

人才首頁|求職新聞|招聘資訊|HR資訊|勞動法規(guī)|企業(yè)庫|產品庫|新聞資訊|人物訪談

精彩推薦:
您現在的位置:化工機械設備網>人才>     HR資訊>    “毀約兇猛”對陣“求職陷阱”

“毀約兇猛”對陣“求職陷阱”

2011-01-04 化工機械設備網

  一邊是一些大學生商議著如何與已簽單位“扭斷”而轉投“更好的東家”;一邊是高校提醒學生,要提防用人單位的“求職陷阱”,職場誠信話題浮出水面……
  
  【焦點關注】“毀約兇猛”對陣“求職陷阱”
  
  目前,2011屆畢業(yè)生進入求職大戰(zhàn)的白熱階段,校園招聘會如火如荼。部分畢業(yè)生表示,“今年的就業(yè)形勢不錯”,2011屆畢業(yè)生李宴告訴記者,“我們班同學基本每人都能拿到至少兩個‘offer(錄用信)’,有條件考慮選擇更加合適的。”
  
  多個“offer”存在,讓“毀約”成為部分畢業(yè)生“研究課題”.網上“違約討論群”不斷冒出,而且聲音不絕,“有了更好的選擇,所以我們要違約。”
  
  與之相對應的是,早在求職開始之前,高校就提醒學生,要及時和用人單位簽訂“三方協議”“勞動合同”,并且提防用人單位口頭承諾或者試用的“求職陷阱”,以免影響畢業(yè)求職。
  
  事實上,每年進入求職季,一場有關畢業(yè)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博弈即將開始,職場誠信問題浮出水面,讓職場中人感嘆,毀約之外,還毀壞著什么……
  
  畢業(yè)生“騎驢找馬”,用人單位實無奈盡管很多高校在發(fā)給畢業(yè)生“三方協議”之時,都會提醒畢業(yè)生:簽約一定要慎重,避免頻繁毀約影響個人和學校聲譽,甚至對今后該高校的學生就業(yè)產生不良影響,但在采訪中記者發(fā)現,大部分畢業(yè)生仍然抱著“騎驢找馬”的心態(tài),“先簽個‘兜底’的工作再說,找到更好的再換”。
  
  李佳(化名)是北京某高校車輛工程專業(yè)研究生,因為男朋友工作簽在了北京,她也一早就把工作地點定在了北京。2010年11月末,李佳與北京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約。“是國企,實習期工資每月3500元,轉正后每月工資在5000元左右。”李佳說。
  
  雖然簽了約,但李佳還是經常和同學去參加各種招聘會,讓她沒想到的是,“居然很順利地就通過了一面、二面,找到了一家外企。”李佳說,“工資每月6500元,五險一金外加兩份商業(yè)保險。”
  
  更高的工資讓李佳萌生毀約之意,正在跟之前簽約的公司商量,看能否將已上交的“三方協議”要回來。“負責簽協議的人在外地出差,要等他回來再跟他商量。”李佳說。
  
  與李佳一樣,在很多畢業(yè)生看來,“先簽個‘兜底’的工作,碰到更好的再換”,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態(tài)。“我們簽約的時候也是很慎重的,但是,如果簽約之后又碰到更好的機會,誰愿意放棄呢?”2007年畢業(yè)的小汪說。
  
  在學生看來,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無可厚非。某高校通信工程專業(yè)小楊同學認為,“畢竟一份好的工作對于剛出校門的畢業(yè)生來說非常重要,很可能影響到他今后的職業(yè)方向。”
  
  小汪分析,頻繁毀約的通常有兩種人,“一種人是沒有明確自己的就業(yè)方向,看見一個要他的單位就簽,碰到下一個單位就和前一個單位毀約,比較盲目;還有一種是個人能力較強的,簽了很好的單位,但是又有更好的單位要他,綜合考慮后就毀約了。”
  
  “至于違約金,簽了好工作,還不是干兩個月就掙回來了。”小汪說。
  
  前幾年,畢業(yè)生和用人單位簽約后,用人單位往往用違約金來防止畢業(yè)生毀約,隨著2008年1月1日《勞動合同法》的正式實施,這一作法基本禁絕。
  
  因為《勞動合同法》規(guī)定,除非畢業(yè)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簽了競業(yè)協議或者培訓協議,否則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。
  
  “畢業(yè)生毀約對用人單位來說,意味著之前對他所有的招聘流程全部廢掉了,浪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、金錢和精力,但我們也沒有辦法。”某外企人力資源部門孫小姐無奈地說。
  
  用人單位毀約,畢業(yè)生錯失求職良機學生毀約被詬病,用人單位毀約也不鮮見。
  
  據某高校輔導員宋宇介紹,“曾經有學生明明已經簽了一個非常好的公司,后來參加另一家公司的招聘后,對方表示錄用他,開出的工資翻倍,他因此與之前的公司毀約,但隨后第二家公司說因為某種原因原定的項目取消,不需要招人了。那位同學就白白丟掉了先前那份好工作。”
  
  如果說畢業(yè)生毀約對用人單位的影響,不過是“招張三還是招李四”的問題,而用人單位毀約對畢業(yè)生來說,則極有可能造成畢業(yè)生求職機會的損失,影響畢業(yè)生的就業(yè)選擇,甚至個人前程。
  
  3年前,孫馳(化名)從東北某高校市場營銷專業(yè)畢業(yè),說起遭遇用人單位毀約的經歷,孫馳笑稱“可能是自己遭了報應”.孫馳本來和重慶某銷售公司簽了“三方協議”,后來參加滄州某公司的招聘會,覺得待遇比之前的公司更好,就毀約了。
  
  “之前那家公司倒不錯,本來要賠2000元違約金的,人家沒要,我又找學校重新換了份‘三方協議’,跟滄州的公司簽了。結果過了兩個月,滄州的公司說是新建的廠,要一年以后才用人。”孫馳說,“我一聽就急了,這不是耽誤人嗎?”
  
  盡管后那家公司賠償孫馳違約金2000元。“但那時候校園里的招聘浪潮已過,大公司也都招人招得差不多了,再想找好的機會比較少了。”孫馳當時很懊惱。
  
  份工作沒有合適的孫馳,后來又換過好幾份工作。
  
  事實上,也確實存在用人單位毀約給畢業(yè)生造成損失的情況。某一些單位和公司臨時縮減招聘人數,有的取消口頭錄用承諾,有的收回發(fā)出的錄用函,有的推遲入職時間,甚至已經簽好的“三方協議”也終毀約,令大學生們有苦說不出。
  
  極少數用人單位還不愿意承擔違約責任,“挖下另外的陷阱”,利用一些非常規(guī)手段如實習期滿不錄用、簽完協議卻遲遲不簽正式勞動合同等手段迫使大學生主動離開。
  
  而且,大學生還可能面臨包括收費陷阱、合同陷阱、個人信息泄露以及企業(yè)霸王條款等其他“求職陷阱”。甚至有不少單位利用畢業(yè)生求職心切的心理,通過招聘收費“掙錢”,或者在合同中約定不合理條款,讓畢業(yè)生蒙受損失。
  
  不少畢業(yè)生表示,或多或少,求職時都得“被騙幾次”。尤其是在通過一些不的網站或者去一些不正規(guī)的小公司求職時容易碰到。
  
  違約原因多方面,職場誠信應建立求職是事關用人單位人才使用和畢業(yè)生個人前程的重要問題。求職的過程,被稱為畢業(yè)生和用人單位的博弈,這一過程中,職場誠信問題浮出水面,引人關注。
  
  “毀約兇猛”與“就業(yè)陷阱”的同時存在,建立職場誠信的話題擺在我們面前。
  
  2010年6月,上海市團市委委托上師大青年學院和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對滬上12所高校461名畢業(yè)生進行抽樣調查,調查報告顯示,三成畢業(yè)生曾遭遇各種各樣的“求職陷阱”,更有四成學生坦言在求職過程中有過不誠信行為。
  
  “違約成本低,誠信意識差和就業(yè)心態(tài)偏差,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。”某高校就業(yè)指導中心教師王林如此說。
  
  據王林介紹,在高校,為了避免出現學生頻繁毀約的行為,通常都會要求學生不許毀約,但在具體執(zhí)行過程中,出于各種原因,也不能完全嚴格執(zhí)行,那樣似乎顯得不通情理。畢竟,學校希望學生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,因此,通常學生要求毀約時,如果原簽約單位并不為難,學校在這方面也就盡量給予方便。
  
  “校方也不希望學生頻頻毀約,給用人單位留下不誠信的印象,這會影響校方的聲譽,也會對今后的學生就業(yè)產生不良影響。”王林老師說。
  
  而很多的在校學生則在網上留言希望自己的師哥師姐們不要毀約,以免“斷了自己以后的出路”。
  
  這些擔心也的確部分在用人單位得到了印證,從某能源服務公司人力資源專員李小姐說,“整個招聘過程,其實要經過一系列很復雜的流程以及需要經過很多人層層批準,不管是入職還是離職,都有很多手續(xù),因此畢業(yè)生毀約對用人單位來說,意味著時間、精力的浪費。”
  
  “如果某個高校的學生毀約行為較多,表現出的整體素質較差,下一年我們招聘的重點將不會放在這所高校,甚至將其列入我們的‘黑名單’,這確實會對高校的聲譽和就業(yè)產生影響。”
  
  來源:工人日報

(來源:中國化機網)


化工機械設備網 - 致力推動化機行業(yè)電子商務化進程

關于我們|廣告服務|本站服務|會員服務|企業(yè)建站|旗下網站|友情鏈接|誠聘英才

Copyright huaj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顧問: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 賈熙明律師

客服電話: 0571-87759927采購熱線: 0571-87759927網站客服: